新闻动态

古人袖子那么宽,银票放进去真的不怕掉吗?网友:老祖宗聪明

         发布日期:2025-01-22 23:13    点击次数:119

近几年来特别流行一种名为“工装裤”的裤子,它是一种宽松并且有很多口袋的裤子,又特别耐磨,是很多男孩子的最爱,毕竟他们出门不爱带包,穿一条多口袋的工装裤,要的东西全往里面塞,啥都不用担心。

这不由得让笔者想起古装剧里的人们,他们的衣服明明没有一个口袋,出门又不带包,可他们一会儿从袖子里掏出银子,一会儿从袖子里掏出手帕,甚至是卷轴,那么问题来了,那些肥大的袖子怎么能装东西呢?咱接着看。

古代有一种袖子叫“垂胡袖”。它常见于汉服的曲裾、直裾,这里大家要区分一下它和“琵琶袖”,二者是有区别的。“垂胡袖”的袖型看着有点像牛下巴垂着的肉皱,耷拉在那里,垂胡袖因为回肘很长,穿的时候当然会堆积在一起,就有点像牛下巴堆起来的肉。

展开剩余71%

于是聪明的古人就把褶皱堆积处当成口袋使用,里面放零钱、手帕等小东西。从下图中大家可以较为直观地看出设计原理。

但是后来人们发现动起来东西会乱动或者掉出来,于是他们在袖子里缝了个口袋,口袋开口的方向必须和袖子开口的方向相反,形状是“底部宽、上部窄”,那么即使是双手自然下垂,东西也不会掉出来。

不过到后来,袖子的宽度成了衡量一个人身份的象征,比如明太祖朱元璋就认为,贵人才有资格穿宽大袖子的衣服,平民老百姓是没有资格的,而且在日常穿戴中,肥大的垂胡袖确实不方便,基本是大场合才会穿,跟礼服一个道理,贵族当然不用自己在兜里装东西,所以袖子装东西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。

那么以后怎么装东西呢?放心,咱老祖宗很聪明,他们发明了“蹀躞带”(diéxiè)。

“蹀躞带”,战国时代由胡人骑士传入内地,盛唐时期经过加工改造,常见于皇室贵族和达官显贵的腰间,它由鞓(皮带)、带銙(装饰)、带头及带尾等组成,说简单点就是在一条皮带上挖出很多个小孔,每个小孔上吊一个金属环,上面就可以挂很多东西,是不是有点像警务人员平时的那个腰带。

后来人们发现这个不但方便,而且挂上玉佩、锦囊等物品特别有面子,于是唐朝规定了蹀躞带上能佩戴的东西。史料记载道:“一品官以下佩带刀子和玉石;文武三品官以上佩玉带;四、五品官佩金带;六、七品官佩银带。”

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,贵族们又不佩戴蹀躞带了,但是民间老百姓特别喜欢,妇女们更是将蹀躞带进行加工,变成了漂亮的装饰性皮带。

除了袖子、腰带以外,最常见和方便的就是在胸前放东西了,古人同样会在腰带和交领的结合处缝制一个小口袋,但装的东西不多,不然胸口前鼓起来也太不雅观了。

你们觉得咱老祖宗的办法怎么样呢?

参考资料:《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与蒙古族服饰》《十三环蹀躞带》

发布于:天津市

 
友情链接:

Powered by 极速3d彩票首页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